首页

92foot美脚

时间:2025-05-25 11:40:52 作者:孤独症青年和他们的“艺术疗愈乐园” 浏览量:20733

  中新网上海5月23日电 题:孤独症青年和他们的“艺术疗愈乐园”

  中新网记者  郑莹莹

  一间画室,里面摆放着一排排画架,上面的画作色彩鲜艳而浓烈。画架前坐着一个个青年,他们旁边有父母或志愿者陪着,一同一笔一笔地往画布上涂抹着颜色。

5月22日,一群“星星的孩子”在画室里作画。中新网记者 郑莹莹 摄

  这是一群特殊的青年,他们患有孤独症。艺术给予他们心灵疗愈,为他们构筑起另一个“乐园”。

  “我们有很多16岁以上的青年,他们不怎么会讲话,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所思所想,常见的行为就是一直跑来跑去。我们就琢磨,能通过什么样的方式,让他们安静下来。”上海闵行区同星关爱服务中心负责人张锐告诉中新网记者。

  在探索中,绘画成为艺术疗愈的方式之一。上海闵行区同星关爱服务中心从2022年开始尝试给孤独症青年提供“绘画疗愈”。

  张锐称,虽然这些青年早期的绘画作品大多比较凌乱,但他们能坐下来不再乱跑了。他们,安静下来了。

  除了绘画,上海闵行区同星关爱服务中心还开拓了音乐、木偶戏等多种艺术疗愈方式。“每个人的优势不一样,有的孩子擅长音乐,有的孩子喜欢画画。”张锐说。

  因为有来自各界的爱,孤独症群体不那么“孤独”了。

这些孤独症青年创作的17幅画作入选热播剧《猎罪图鉴2》官方收藏卡公益联名款。中新网记者 郑莹莹 摄

  近日,这些孤独症青年创作的17幅画作入选热播剧《猎罪图鉴2》官方收藏卡公益联名款,供粉丝们在追星的时候也追(爱)心。相关产品的部分收益将被捐赠给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闵行区代表处,用于关爱孤独症人士。

  吾流文化创始人李思韵表示,《猎罪图鉴》系列从“画皮画骨”到“画心”,观众一路伴随着小分队猎罪寻真。“在策划这个产品的时候,我也一直在想,如何让‘画心’传递更多温暖与能量。很荣幸,由柠萌影视授权,吾流文化出品的《猎罪图鉴2》官方收藏卡公益联名款能与公益、与艺术相融。”

  患有孤独症的孩子常被称为“星星的孩子”,他们也许难以与外界“共鸣”,却用自己独特的频率感知着这大千世界。

  柠萌影视公益主理人李怡薇表示,希望多方携手打造的公益收藏卡能让“来自星星的小艺术家们”被更多人看到。

  天使童声合唱团上海团团长余燕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称,入选的17幅画作标注了作者的年龄和他们愿意展示出的名字,有的是实名有的是昵称。

名为《爱》的画作,来自25岁的嘉仪,画作上,大红蓬蓬裙鲜艳夺目,裙下藏着一只黑色的小动物。中新网记者 郑莹莹 摄

  这些画作色彩鲜艳、风格独特。26岁的严晓以《双面人》入选。严晓的画作获得的点评是:以大胆色彩与独特线条创作,人物半脸呈现不同色调和图案,似融合两种特质,风格前卫,充满视觉冲击力。25岁的嘉仪上榜的是名为《爱》的画作,画作上,大红蓬蓬裙鲜艳夺目,裙下藏着一只黑色的小动物。

  余燕称,随着城市温度的提升以及社会的进步,这些家庭也越来越愿意“被看到”,这也给予公益人士更坚定的信心和不断前行的力量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国是访问|张威:全面建立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制度,在高水平开放中实现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

“今年冬训比较顺利,没有遇到伤病的情况,在力量方面相较以前有了较大提升,所以在训练和比赛时都需要逐渐去适应。”葛曼棋赛后向记者表示,接下来她将出国训练比赛,也将迎接更多室外赛的挑战。自己现在的第一目标就是达标巴黎奥运会。

乌克兰危机两周年,专家:双方已适应战局,但都赢不了、退不得

目前,当地纪委监委、市场监管、住建等部门已经成立了联合调查组,对涉事人员责任进行调查。此外,涉事4个井盖也被送到专业机构进行鉴定,井盖的生产和销售溯源工作正在进行。

联播+|这些成就,凝聚我们奋进的力量

乌鲁木齐6月29日电 (记者 王小军)时值盛夏,新疆新源县吐尔根乡小学(摔跤特色学校)的摔跤训练馆内人声鼎沸,学员正在有序训练中。训练中,学员每一次扑倒、翻滚、扭打,都伴随着摔跤垫上沉闷而有力的撞击声。一旁的教练斯拉巴力德·阿合买提紧盯着学生,不时叫停训练,边讲解边示范哈萨克族摔跤项目——“库热斯”的动作要领。

视频丨《平“语”近人——习近平喜欢的典故》(第三季)第三集:为有源头活水来

该论文介绍,人体经常暴露在各种环境化学物质中,而这对健康的潜在影响基本不为人所知。大脑发育对于环境毒素可能尤其敏感。大部分对环境化学物影响的研究都关注神经元,而对大脑支持细胞(包括少突胶质细胞)的影响却不够清楚。少突胶质细胞包裹着神经元,能提高神经元传送信息的能力,而且能形成大脑的白质(也称髓磷脂)。少突胶质细胞发育从出生前一直持续到成年,因此这类细胞特别容易受到有毒化学物质的损伤。

首条“踏寻台盟先辈革命足迹”之上海线路发布

“智库”于2015年在兰州注册成立,是由56位两院院士和杰出青年等组成的非营利性民间高端专业智库,主要立足西部资源禀赋、环境和工业基础,针对绿色碳科学、清洁能源和生态环境等领域的技术难题和热点问题,组织院士专家开展调研交流和协同创新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